嘉兴日报:海宁建设品质生活提升群众获得感
“心力衰竭病人血管里的水容易滞留,如果出现体重短期明显增加现象,必须及时就医了……”昨天上午,在位于海宁市长安镇的海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里,廖凯医生的讲解深入浅出,患者章先生听得连连点头。
刚刚入职的廖凯“来头”可不小,毕业于武汉大学的他是海宁市引进的首位“博士医生”,有着丰富的临床及科研经验,能独立完成心包穿刺置管、冠状动脉造影等一系列复杂医学操作。
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实施健康中国战略,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,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。
名校博士落户县级市,直接为乡镇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服务。这是海宁推动医疗卫生人才、资源“双下沉”,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“两提升”的一个缩影。
“全力建设品质生活,让‘富足、健康、快乐、时尚’成为群众美好生活的主题。”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,海宁市委、市政府向人民群众作出郑重承诺。
过硬的健康水平是品质生活的标配。继该市全部6家市级医院通过全面托管、技术协作等形式,承接沪杭优质资源下沉之后,上个月底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托管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合作签约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海军军医大学校长孙颖浩也与海宁签约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。据统计,目前海宁居民在域内看病比例已提升至90.9%,在基层首诊比例达61.8%,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三方满意度达到了94.8分。
民生改善如何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?幸福指数如何与发展指标同步提升?人民群众获得感如何才能显著增强?
办实一件事,赢得万人心。过去一年,海宁建设品质生活结出累累硕果:列入全国因病致贫家庭重点患者医疗救助首批3个试点市之一,大病医疗救助模式、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模式分别在全国、全省领先。列入省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,在全省率先实现“大学生村医”全覆盖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博事业发展水平,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。推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建设,新晋3所省一级幼儿园。饮用水源地原水水质合格率创历史新高,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居嘉兴第一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,平安海宁实现“十二连冠、夺金鼎”……医疗、教育、养老,无不是复杂而敏感的“硬骨头”,却也是民众呼声最高、最热切期盼的事。正是这点点滴滴、桩桩件件关涉着人民的福祉,提升着人民的生活品质。
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,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。新时代背景下,沿海发达地区如何率先消除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?在建设品质生活的道路上,海宁将如何筑起防护墙,做到不让一户家庭掉队?
早在三年前,海宁就已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低收入困难户。如今,围绕品质生活战略决策部署,海宁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又启动了实施低收入家庭增收脱贫三年行动计划;同时,海宁还率先将因病因学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,对支出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给予基本医疗100%与合理自费100%救助,切实减轻了贫困家庭看病就医经济负担。
鼓起来的“钱袋子”,更代表着百姓最直白的幸福感。上个月,海洲街道东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集体资产股权完成公开交易,4500股最终总成交价为53564元,平均溢价率达11倍。这在全国属于首例,创新了股权流转形式,实现了权随人走,通过改革赋权转型强农,让农民共享发展红利。“合作社富了,我们手里的股权就更值钱了。”村民宋金龙兴奋中充满了期待。预计2017年海宁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139元和32661元,均增长8.1%。
民生连着民心。从城市5分钟慢行圈、公园圈到10分钟消费圈;从15分钟健身圈、阅读文化圈到20分钟医疗服务圈……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,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人民群众的心田。“我们要切实转到社会主要矛盾‘转化’的新判断上来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一如既往抓富足度、提健康值、享快乐感、汇时尚力,办好民生实事,不断实现更平衡、更充分发展的新局面。”海宁市委书记朱建军说。
一个社会民生领域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,经济生活殷实富足、文化生活丰富充实、政治生活生动活泼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、环境生活舒适便利、城市生活风尚独具的品质海宁正阔步走来。